“中国式游学”是否该变变了?(2)
■出謀劃策
如何跳出“中國式游學”的“怪圈”?
“現在的‘中國式游學’有點像國外早期的游學形式”, 新通北京國際游學部項目經理辛敬指出,“因此國內的游學需要有更多升華的部分”。那麼如何才能讓“中國式游學”走向真正意義的游學?對此學生和家長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游學住宿,首選當地寄宿家庭
目前,國內學生參加游學大都組團進行,主辦方一般會提供兩種住宿環境:一種是集體宿舍,另一種是當地的寄宿家庭。有些孩子怕單獨跟陌生人交流和溝通,因此會選擇集體宿舍,但跟熟悉的人居住在一起,這種方式會讓游學大打折扣。
英孚海外游學中國區負責人姜楠女士也認為:在當地寄宿家庭居住,可以讓學生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從而感受文化之間的差異,同時對溝通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家長要放手 避免“親子游”
針對中國家長的過度關愛,英孚海外游學中國區負責人姜楠表示:“游學本身是要提高學生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下的獨立能力和交流能力,親子游的方式就削弱了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任何學生隻要跟家長在一起都會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使得孩子的溝通能力無法得到提高。並且家長大多是講中文的,這也不利於鍛煉孩子的外語水平。因此,親子游會影響孩子真正體會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長”。
□重視游學前的准備和游學后的反思
游學前家長和學生更注重的是衣、食等生活方面的准備,游學后學生們也似乎都在為分享游學經歷而忙前忙后。但游前游后隻做這些就足夠了嗎?
曾隨母親——著名作家畢淑敏周游世界的蘆淼先生表示,至少要拿出與游學同等的時間去百度去google,用盡所有的方法得知當地的資料。這個工作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時間用在游前,第二部分時間用在游后。“去之前你必須對這個地方有所了解,去之后你必須對這個地方有所反思,這兩件事做到了游學才會更有意義”。
□游學期間要主動交流、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有游學機構收到寄宿家庭這樣的反饋,說“中國學生不做家務,吃完飯就把盤子放在水槽裡面,也不說謝謝、也不洗碗。而且也不願意交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己玩手機和玩電腦”。
對此,英孚海外游學中國區負責人姜楠建議中國學生:“不要害怕,不要害羞,要主動地去與他們交流並承擔一小部分的家務。通過與寄宿家庭的交流了解中外文化上的差異,也可以通過對比寄宿家庭同齡孩子的處事方法來理解文化的不同。要主動地去觀察中外文化的差異,充分利用游學的機會。讓游學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主動的、開放的與寄宿家庭交流溝通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游学和夏令营一样吗? 点击:25388
- 【版主公告】2013暑假游学征文、写 点击:13539
- 游学美国好吃好玩的 点击:8806
- 理想的游学目的地精选 点击:8052
- 英国游学一周记 点击:7390
- 加拿大游学记 点击:6114
- 为什么要去加拿大游学? 点击:5919
- 哈佛大学和国内的著名大学差距在哪 点击:5646
- 加拿大的极致风情 点击:5609
- 游学英伦 用双脚走出学问 点击: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