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游学网 >> 游学资讯 >> 参与者说 >> 浏览游学资讯

关于古代游学稷下相关问题的解析

时间:2012-9-28 17:14:03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次数:
【字体:


稷下是指什么地方?
 

稷下,一个神圣的名词,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一个令古往今来无数贤才雅士魂牵梦绕的地方。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加剧,齐国为实现“一匡天下” 的理想,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良博学之士到稷下学宫传道授业、著书论辩。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各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国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稷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本坛取名稷下,一方面寓意推崇稷下学宫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寓意汉服运动必将走向深化。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当汉服复兴进行到今天,我们当如何前行?稷下论坛因此而建立。理性思考、兼容并蓄、自由辩论、力求建设是稷下的风格,也是稷下论坛的风格。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兼容并包,来去由己
 

稷下学宫的基本成份是由各家私学组成的,它自然而然地继承和发扬了私学的优良传统,即兼容并包,来去自由。
 

所谓兼容并包就是不分国籍、学派,广招天下贤士来稷下讲学,这就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有利于各学派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和进行广泛的争鸣。据史料记载,在诸子百家中 ,未游学稷下的只有墨家、农家和纵横家。墨家学者讲苦行济天下,稷下学宫中教师很高的 政治 地位与优厚的生活条件与墨家私学的教义相悖,所以墨家学者在此不驻足。农家的许行主张 自耕自食,不学治世之道,所以亦远离稷下。纵横家的苏秦、苏代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功名利禄,也不以稷下为念,而其他各派学者,几乎都云集在稷下学宫,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授徒讲学,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着自己的学派。比如游学稷下的有儒家思孟学派的孟轲 、荀子学派的荀况,还有著名的儒者徐劫和鲁仲连。有道家的宋餜、尹文、环渊、接予、季真、彭蒙、慎到、田骈。有阴阳学派的邹衍、邹忌。还有“学无所主”,即不属于任何一派 的淳于髡等。
 

所谓来去自由是指凡是游学于稷下的学士,不管是集团还是个人,都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止 ,而且还欢迎去而复归的。主持稷下学宫的齐国统治者不给稷下师生任何限制,让他们自由 地出入于稷下学宫,自由地穿梭往来于诸侯之间,将有利于学宫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繁荣。
 

稷下学宫所奉行的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方针,还表现在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学生们的自由选课上。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弟子不囿于听自己老师的课,而是可以自由择师听课,这就打破了学派之间的森严壁垒,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大了知识领域,对活跃和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兼容型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稷下学宫定期举行“期会”,即学术讨论会,这种“期会”不仅教师可以自由出席辩论,学生也可以自愿参与质疑辩难,其结果是使稷下的高材生始终居于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极大地提 高了教育质量。


古代说游学稷下是指什么?
 

战国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鲁国不但弱小, 而且很快就灭亡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是稷下学宫。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齐本是周开国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齐奉行尊贤上功的国策,很快开发成为强国,春秋时期,一度成为霸主。到公元前386年,失去社会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权,经过几代努力而获得齐国上下广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为齐国国君,衰微的周王朝代表周朝各国对此表示承认,这一事件被称为田氏代齐。国君换了,国家依然兴盛,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和平也最成功的“改国换世”(由于不是王朝只是王国,只好说“改国换世”了)吧。对于这次“篡位”,一直以来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甚至很少有人以“篡位”称呼此事。
 

田齐的第三代国君齐桓公田午(不是春秋时期称霸的姜齐的齐桓公姜小白——小白,汗!这个名字,放到现在是要被笑话的……),为聚集人才,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稷”是齐都临淄一处城门名,“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这和东汉“鸿都门学”得名相同)。学宫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方才衰弱。这个学宫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消失,和田齐政权存在时间基本一致。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谁?
 

荀况,又名荀子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教育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的著作。荀况(约公元前313一公元前238),字卿,又称孙卿(古代荀、孙二字同音)。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他的生卒年代,各家意见不一,尚难确定。据《史记•荀卿列传》说:“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又说齐泯王时,稷下学士风盛,招来天下著名学者来齐国,多至数万人。齐泯王晚年,荀子到稷下游学,正值齐国对外作战失利,列大夫纷离散去,荀子随即南游楚国。齐襄王时,稷下士又盛,荀子又回到齐国,在列大夫中“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