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定词句含义阐释题
如2007年国考申论要求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2008年国考申论要求对“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2.影响阐释题:
如2007年国考申论要求概括整治排土场等场所的目的和意义。又如2008年吉林申论第四题(甲类):材料中提到了“自主权”的问题,请分析司机们“要求拿回自主权”的意义。
3.观点与态度分析题
如2009年国考申论要求对“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理解;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又如2008年山东申论第二题: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4.其他分析题
如2009年第二大题第1小题:对“给定资料 3”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又如2008年江苏申论第二题:"给定资料5"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对"中国制造"产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请您对这则资料所蕴涵的"中国制造"的有关现象与问题,作出必要的分析。(内容不少于四个)
三、新题型的基本特点
1.题型的新颖性、灵活性:问题形式不一,角度新颖,提供的材料没有确定的形式,有些是重大社会现象,有些是具体的语句观点。
2.对象的现实性、综合性: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旨在评价应试者的综合能力。
3.答案的不确定性:此类试题着重从观点的正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考查考生综合能力,对具体的实践能力的考查并没有具体评分标准,因此阅卷标准上常常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