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宿舍里一阵哄笑,谁也没把玩笑话当真。
不过,自嘲为家庭压力所逼而跟风的苏小明还是有些懊恼。她准备了三个月,但感觉并不是太好,甚至到最后关头,还剩下20道选择题“连看都没看清楚”。“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这次考试,我似乎白白付出了许多”。苏小明在MSN的签名档里写道。尽管不喜欢做公务员,但她承认,如果“跟风考上了,那可能也是多一个选择”。
“这次没办法了。省市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你要考得好一点,要多练习。”电话里,苏父用低沉的嗓门叮嘱着。
“选择怎样的生活,在做任何一个决定之前,你都应该考虑清楚。”窦豆郑重其事地在博客里写道。上一年,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为数不多考上公务员的学生之一,也是苏小明的同乡师姐。
这是一间火柴盒式的小房间,墙皮已经开始剥落。窦豆和她的几个朋友合租了这套三室一厅。床头贴的毕业照片开始褪色,当时的荣光似乎已经远去。双休日,她都会默默地用电磁炉,煮上一锅方便面。当然,大多数时候,她会在面里加上一个鸡蛋。她最大的休闲,就是上当当网买特价打折书。她的消费很少,遇到商场打折,才会下狠心买件过季的大衣。
这是很多新出道的小公务员们的生活。窦豆考上的部门是个“清水衙门”,一个月2000多元钱,除去房租700元,剩下的钱在北京维持生活并不容易。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过年过节还能发一些月饼、蛋糕,“这样至少可以拿回家,做做人情”。在她家乡,一个河南的小城,窦豆是父母口中的骄傲,“吃上了皇粮的”。甚至连苏小明的父亲,都会不辞辛苦地找到窦豆的联系方式。他希望窦豆能在国考这个问题上,给苏小明一些启示。
经常有这样的故事,拼命要达成的目标,到最后发现不过如此。窦豆写给苏小明的信里,有些黯然地回忆了之前准备国考的经历,和“准备高考的劲头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认为,做公务员称不上是她的理想,但至少能够保证她的日常生活。
每三个月,她都会去邮局给父母汇款500元。她的父母因病退休已经5年,家庭收入依靠每月几百元的最低保障金维持。
很多前辈告诉窦豆,现在的苦熬,是为了未来部里能分经济适用房。
这是很多参加国考的窦豆们的想法。在准备国考的四个月里,窦豆每天7点起床,抱着水杯和书,去图书馆占座。这些参考书,至今仍珍藏在窦豆的书柜里。它们有的页码残缺,有的书页翘了起来,上面涂满了红、黑、蓝的三色注释。
那时的她,唯一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公务员,“所以当时报了比较冷门的部委,可以竞争小一点”。始料未及的是,人人都想着拣容易的路走,于是她当年报考的部委成了焦点。笔试、面试、加试,几轮下来,窦豆瘦得脱了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