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校靠常规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偿还贷款本息只能靠贷款,大多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缓解债务危机,但银行也不愿意继续贷款给高校。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中国高校将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为了化解这一危机,保持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参照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办法来解决高校债务。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公办高校的贷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体评估,提出方案,比如发行高等教育债券,将部分短期贷款转化为长期贷款或由政府贴息等,尽快予以解决。
十大热点之十:环境保护 任重道远
这次金融风暴自大洋彼岸传来,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改革开放初期,在“总不能不发展”的理念下,一个个污染企业、污染项目得以畅行无阻,蓬勃“发展”。然而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先倒下的就是这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被时代淘汰前的颓势。
四年前,中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年前,“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8个约束性的指标中,就有4个与资源环境直接相关;两年前,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更多地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政府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心由此可见。
近年来,国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举措,环境破坏趋势放缓,同时我们也发现,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环境保护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新方案更好地体现了“多用路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原则,鼓励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省市陆续建立节能减排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在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环境改善方面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区域限批、流域限批、重点行业限批制度,以及银行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限制贷款,多方推进,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09年,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如何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如何推进,今年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金融危机当前,要防止有关部门在盯住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对企业节能监管手软。否则将可能会使原先应该淘汰的产业死灰复燃,影响“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只有真正在价值取向上转向“以人为本”,把普遍地提升人民的生存质量当作政府的首要任务,当作政治家、官员、企业家的最大功绩,与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才是可望的。
在全国基层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调研分析,造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环保行政执法不力是主要原因。从我国环保行政执法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客观上不足,也是致命的薄弱环节:第一,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者只能采取罚款、限期整顿、补交排污费等处罚方式,难以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