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国内40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企业普遍不景气加上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就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融资变得愈发艰难,成为中国经济在危急中复苏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一场针对中小企业的“救赎”开始上演,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信贷实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为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近期国家也启动了包括推出创业板、推动《放贷人条例》等久拖未决的政策法规制定进程。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各项制度,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民间借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将在今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
此外,还有“两会”代表、委员提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培育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转危为机,前景可待。
国家应组建中小企业银行建议国家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
国家财政可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要长期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还要在全国所有市、县设立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资金,搞活社会闲散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除了国有大银行“嫌贫爱富”外,也与我国缺乏一整套分层次的金融供应体系不无关系。为此,国家应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从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开始试点推广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再派生出一个新的民间贷款力量,作为现有信贷制度的重要补充。加快推出创业板,鼓励中小企业用红筹的形式到海外筹集资金。为扩大融资渠道,国家要激活证券市场,加快推动建立创业板市场,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必要的时候再降低利率央政府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利用一切可运用的手段,全力以赴保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差不多解决中国70%的就业问题,如果就业发生问题,国家就要发生问题。在中小企业的税收方面最好在一段时间内减免,宁可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要救活这些企业;在贷款扶持方面要有明确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应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日本早已差不多是零利率了,英国也将利息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而我们银行利率还很高,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再降低利率。否则,企业会像蜡烛一样慢慢就熄灭了。我们的宏观调控要有预见性,等到企业不行了再去救就已经晚了。
应建立产业银行了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IT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建议以产融结合为出